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!
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
5/4(一) 從西施說到梁祝 講者: 曾永義(世新大學講座教授、臺灣大學特聘研究講座教授、中央研究院院士)
演 講 者:曾永義 (世新大學講座教授、臺灣大學特聘研究講座教授、中央研究院院士)

演講主題:從西施說到梁祝

主 持 人:張伯浩 (國立東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助理教授)

時 間:5月4日(一) 14:10~16:00

地 點:理工二館 工四講堂 (工A307)

曾永義教授為世新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及臺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,著有多部學術著作及京劇劇本;王安祈、鹿憶鹿、衣若芬、郝譽翔等作家學者皆為他的學生。曾永義教授是知名的戲曲、俗文學、詩歌、民俗藝術學者,致力於推廣崑曲的大眾化。曾教授同時也熱愛與大家分享民間故事及歷史上的奇聞軼事,並將其與正史上的差別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大家有更多不同的領悟。

研究中國古代民間故事的曾永義教授特別擅長「主題學」的研究取向,亦即找出不同故事間的因果關係,並梳理之間形成的原因。在中華民族的印象中,「西施」和「梁祝」是兩則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。然而事實上,這不完全是史實。在歷史上並沒有西施這個人物,她偏向歷史上的一個軼聞、一個符號性人物;梁山伯與祝英台原本更只是史書上記錄的一對恩愛夫妻,然而現在流傳下來關於他們可歌可泣的愛情都是從形式簡單、情節單薄的微小事件中,言語代代口傳下來的。曾永義教授便以此為例,想與同學們分享及探討口傳故事與正史之間的關連與流變。

只是,出現口傳民間故事的情況並非會發生在每一個故事的演變過程中。出現口傳民間故事的關鍵在於,開始的根源有許多細節足以令人聯想,而這些聯想的元素透過老百姓口耳相傳慢慢增補,故事也就隨著時間越來越豐富起來。由於這樣的演變是由眾人一同創造,到最後留下的故事就蘊藏了中華民族在每個朝代思想內涵上的共識,而這些思想內涵也就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意識形態。當我們在閱讀這些似真似假的故事時,其實我們也正在接受千百年來曾經最流行、歷久彌新的觀念。

本週「通識教育專題講座」很榮幸的邀請到曾永義教授,曾教授多年來在多所校園中與大家一同徜徉在歷史的學海裡,因此在學術領域上累積了豐富的經驗。不管對於正史、民間故事或是奇聞軼事是否感興趣,相信同學們都能在這場演講中得到心靈上的滿足,歡迎大家踴躍參與。

通識教育中心 敬邀
※※本活動可計入本校學生電子學習履歷暨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2小時※※
※※前來旁聽演講者,敬請於14:10前進場,16:00之後離場,並請勿著拖鞋及攜帶飲食進場。※※
瀏覽數